第二届上海大学十大学术进展候选项目简介 (申报编号:XSJZ-202213)
一、学术进展名称及负责人: 高温超导涂层导体成材机理及强电应用 蔡传兵(上海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 二、项目背景: 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效应等诸多奇特性质,基于液氦的低温超导材料推动了医用核磁共振成像、高能物理加速器和受控核聚变等技术的发展。与低温超导材料相比,基于液氮的高温超导材料在运行温度、临界电流以及临界磁场等方面有着更为优异的性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均把高温超导技术确立为新材料前沿技术之一,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重点关注与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REBaCuO高温超导材料具有液氮温区更高的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是超导应用中解决液氦资源缺乏、避免国外卡脖子的必然选择。 三、学术进展及创新点: 针对REBaCuO材料实用化瓶颈问题,系统研究超导薄膜的外延生长和织构机理,攻克连续化制备和高效成材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超导涂层导体产业化制备,主要创新点如下: 1.发明了超导薄膜复合组分和多层结构,解决了厚度诱导的织构取向和临界电流密度下降的世界性难题。 2. 提出了REBaCuO 薄膜外延生长新机理,发明了新型低氟溶胶组分和减压烧结技术,突破产业化中超导层制备效率低下的瓶颈问题,实现了超导层的高效制备。 3.首创了全密封薄膜流延涂敷、动态生长和在线监测等成套新技术,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涂层导体生产线。 四、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学术及社会影响: 1. 代表性成果(论著、专利及获奖) 项目组获得相关授权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国际专利2项;发表论文160余篇;牵头制定国家相关技术标准2项;牵头制定国家技术标准《电子学特性测量—大面积超导薄膜的局域临界电流密度及其分布》编号GB/T 39843-2021/IEC 61788-17:2013;牵头制定国家技术标准《第二代高温超导长带临界电流及其沿长度方向均匀性测量》编号GB/T 20191892-T-491)。两个标准分别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1)上海大学高温超导带材团队: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引领奖(2020);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20)。 (2)科研成果或团队曾被央视《透视新科技》邀请团队负责人蔡传兵科普高温超导电缆(2022年4月)。 (3)成果转化创新企业荣获:“2016中国好材料”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奖、“2016年军民两用技术十大创新企业”和国家工信部举办的“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创新应用大赛”铜奖等。 2. 学术及社会影响 项目在高温超导涂层导体的关键基础问题、关键制备技术和产业化装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建立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带材生产线,实现了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美日等发达国对中国高温超导材料市场的垄断,对我国超导电力应用特别是军工产品研发具有深远意义。 项目成果自2011年以来,先后在多所单位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推广与应用,这些单位利用项目超导带材成品及加工技术进行了传统技术的升级,提高了创新能力,促进了创新产品的产生和产能产值的增长。 图1 团队获奖 图2 央视节目 图3 2022市教委重大贡献立功 图4 2021年11月中国首条公里级 高温超导电缆在上海中心城区投运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