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上海大学十大学术进展候选项目简介 (申报编号:XSJZ-202202)
一、学术进展名称及负责人 “家”作为方法 肖瑛(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二、项目背景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既是国家目标,也是理解中国社会自身构成和运行逻辑即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构建这一体系的关键是在中外文明比较中确定对人类具有普遍性、对中国文明具有独特性和枢纽性价值的切入点,由此出发不仅能系统把握中国文明和中国社会构成和运行的基本逻辑,还能提供一个由中国看其他文明的独特视角。 三、学术进展及创新点 1.在学术界第一次系统提出把“家”作为方法的观点,突破了只是将“家”视为核心家庭、扩展家庭等实体性社会组织的看法,关注日常家庭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即各种“家庭隐喻”,并关注这些隐喻在不同文明中的不同内涵以及对这些文明的构成性作用。 2.对“家庭隐喻”做系统解析,分析出以血缘为出发点的三种基本维度,即自然情感、支配形式和家计,然后延伸出共同体和非正式制度这两种次级维度,构建起一个“家”的分析框架。 3.将“家”作为韦伯的文明比较研究、福柯的治理术研究的枢纽,既从中洞察“家”在西方文明中的内涵和位置,又为研究韦伯和福柯的学术活动提供独特视角,同时展现西方文明不同于个人主义的另一面向。 四、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学术及社会影响: 1. 代表性成果(论著、专利及获奖) (1)《“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 2. 学术及社会影响 (1)从实质性问题出发构建中国社会学理论的一次尝试,也是从中国出发分析西方社会理论和社会文明的一次尝试,是对“文化自觉”和“学术自觉”的实质性推进。 (2)以“家”为方法的社会学理论尝试对于理解中国文明和中国社会的构成、演变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在理论上,从“家”出发就是以中国为主体来研究外来文明,以中国为本位来建构社会学学术话语。在实践上,可以从“家”出发理解我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价值来源、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和策略、这些价值和治理实践被民众接受和欢迎的社会心理原因,等等。 (3)《“家”作为方法》一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学派”推出后,点击量接近2.0万次,是《中国社会科学》近年点击量最高的刊文之一;《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报》转载(摘);进入上海市社联2021年度推介论文名单(共计11篇);《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18日刊登的《2020年社会学研究发展报告》指出,“肖瑛则由对古今中外各种‘家庭隐喻’的梳理出发,论证了‘家’为何以及如何可以作为中国社会理论建构的切入点。这种理论建构以人类最普遍的共同心性为基础,不仅为理解中国,也为文明比较研究和社会理论研究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