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落实关键在教师。继7月举办三场暑期上海大学第24期教师教学沙龙之课程思政教师工作坊之后,8月17日上午8点半,“课程思政”教师工作坊第四场如期开幕。这也意味着上海大学“中央厨房”课程服务新平台落地启用。本场活动吸引了30多名试点课程负责人前来参加。
活动由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上海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老师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和教务处处长彭章友与会指导。
上午,特邀“大国方略”系列课策划、社会学院教授顾骏分享课程思政理念思路和策略。
顾骏教授从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的做法、定位、理解和经验等着手,谈了三年多来团队设计并运行“大国方略”、“创新中国”、“创业人生”、“时代音画”到新课“经国济民”的思路。他指出,这些不是思政课的思政课,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顾骏教授还分享课程思政化的主要思路和课程思政的策划要点。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发表讲话,她肯定了“大国方略”系列课在全国具有影响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对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新要求。她希望上大所有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要把三观教育融入进去,从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设计学校课程体系,也希望每位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具有设计感。
下午,顾晓英老师简要介绍了我校课程思政整体试点方案,她指出试点课程教师更要深刻领会中央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把握课程思政应有要素,全方位提升自身多方面素养,更新教学大纲,开好秋季学期课程。
随后,社会学院顾骏教授“坐堂”,与来自各学院的30余名试点课教师面对面交流,结合自身经验认认真真地盘点各门课程,既开出“药方”,又转换思路,添加佐料,一一给出中肯提点。
一整天的分享,直至傍晚5点。散场后,老师们在微信群里依旧反馈热烈:
教师反馈:
数码学院李老师:一天学习,感觉封闭的脑洞被打开,掉线的神经元被接上,眼前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悉商顾老师:我现在明白,我的选修课需要加入核心价值观讨论。两位老师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社科周老师:听双顾老师谈课程思政的理念和策划,大开眼界,受益颇深。上好一门课,需要老师的热爱投入,倾心付出,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强大的整合能力和高超的实践智慧。要想实现课程育人,教师首先要自我提升,实现课程相关的价值观的认同与内化,需要不断学习,关注社会,既要有全球视野,又要有中国眼光,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体院杨老师:感谢两位顾老师给我们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你们犀利的视角、独到的见解让我们的课程灵动起来,立意高远,我们将及时充电,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有趣、精彩实效。
经济学院陆老师:今天的课程思政工作坊给人耳目一新感觉,听了两位顾老师(顾骏、顾晓英)的讲话和授课心得,深深感觉到要上好一门课,要把思政内容融入通识课或专业课中,很不容易。我们需要有宏大叙事的思维方式,要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关键要有文化自信!中国在建设现代化的这几十年间,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他国的经验固然重要,但中国人民发挥的聪明才智,中国文化散发出的耀眼光芒和隽永风采更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人类文明的知识,自己有了丰富的内涵,才能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体院申老师:今天收获良多!感谢教务处,特别是两位顾老师组织的本次课程思政的工作坊。我感到讲好一门课对一位教师的能力要求真的很高!自己知识体系需要重建构和补充。需要好好重新设计下这门课,争取下学期能提升这门课的质量。
理学院杨老师:感谢两位顾老师,一天收获良多。无论从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过程,顾骏老师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心得传授给我们,让我们能够初步理解课程思政的意义以及如何去实施、完善自己的课程。再次感谢两位顾老师的指导!顾骏老师思想深邃,化解问题功夫出神入化,打心眼里佩服!
国交杨老师:感谢双顾组合的无私分享和指导,打开了眼界,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不同专业的老师们一起交流对话真是火花四溅。一天的工作坊我获益匪浅,对做好课程思政的信心大增,还特别高兴有这么多同道中人,乐在其中。
钱伟长学院姜老师:今天一天不虚度。学了很多,特别是两位顾老师关于大国系列课程从设计到组织实施的思路、理念和举措,深受启发!下午又领略到顾骏老师知识的广博,佩服!功力深厚。
社会学院汪老师:部分收获肯定会反映在修订后的大纲及教学中。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学者,我亲身体会到了政府及广大教育管理者如何殚精力竭地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感触颇多。
管理学院王老师:上午顾骏老师用“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八个字和“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交汇点上思考人生”一句话概括了如何把握课程思政,并通过“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的台前幕后,让我们对课程思政的主要思路和策划要点有了清晰认识。下午顾晓英副处长和顾骏老师对“管理思维与方法”课程的指导意见拓展了我的思路,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到底是怎么管理的”。(以上内容来自公众号:顾晓英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