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副书记走进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课堂


自6月19日进入夏季学期始,由学工系统辅导员老师承担的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课教学又拉开了帷幕。这门实践类课程旨在联系社会实际,结合学生特点,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强化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达到“知行统一”的授课目的,自2000年开设以来,在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已成为学工系统在课堂内开展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

今年在授课计划中首次开设“幸福课”的相关内容,由上海大学辅导员讲师团工作室负责人陆耀峰进行公共课件研发,特邀《幸福经济学》授课教师、长期致力于幸福课教学及理论研究的经济学院陈秋玲教授担任“幸福课”内容的教学指导专家。陈老师建议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应以学生感受为主导,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们认识到“幸福课”的重要性。此外,在集体备课环节,还安排了无人艇研究院的参观,实地探访幸福的团队是如何炼成的。

6月21日上午三、四节课,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走进“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课”的课堂,先后听了两堂由不同老师主讲的“幸福课”的内容。课后,随即召集学工办负责人以及几位授课教师,共同研讨“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课”的教学。徐书记一方面肯定了几位老师在启发学生、问题导向、互动教学、课堂整体把控等方面做的较好;另一方面围绕系统化的理论如何融入实践教学,如何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幸福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今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实践)课”继续采取授课教研组的组织模式,开展教研组集体备课、滚动授课;继续创建易班网络课堂,增强与学生的线上互动;在授课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微演讲、话剧、小品、素拓、辩论等方式都被引入到课堂。另外,中欧工程技术学院、钱伟长学院将这门课程的改革纳入到学院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体验式教育,努力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