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19日,由中国社会学体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2017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体育与社会共建与共享”论坛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举行,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及我校体育学院的近60位学者、老师参加了论坛。
18日上午8:30开始的开幕式,由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邓星华教授主持。首先,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国琴致欢迎词;随后,中国社会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商学院院长、华南师范大学杨文轩教授讲话。吴国琴书记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上海大学整体概况、体育传统及体育工作情况,杨文轩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举行的背景及当前体育社会学发展的趋势。
开幕式后继续三个主题报告。华南师范大学卢元镇教授作《纵论中国体育改革社会化进程》的报告,我校社会学院陆小聪教授作《体育组织场域构筑与治理体系创新——一个研究框架》的报告,广州体育学院周结友教授作《基于变异系数的广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的报告。每个报告之后,在场人员都与报告人展开热烈的对话与交流。
下午,围绕“体育与社会的共建与共享”专题进行自由研讨,研讨会由卢元镇教授与陆小聪教授共同主持。会议首先由中国社会学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秘书庹权副教授通报本次论坛的投稿情况、投稿论文研究的领域及特点、评审及评奖结果等情况。接着,与会人员结合上午的主题报告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当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幼儿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我国青少年性别异化、性格及行为方式逆向发展问题,体育社团组织的运行和发展问题,广场舞的潜在社会问题,健身市场的规范化问题,体育及体育人的社会地位问题,体育社会学的发展道路问题,等等。与会人员平等交流,发言踊跃,学术氛围浓厚,研讨过程持续近三个小时。
最后,卢元镇教授就本次论坛作总结性发言。卢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将学术焦点由以往重点关注体育问题转向关注作为体育主体的人的问题,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体育社会学的人道精神,认为这将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与会人员的年轻化表现,认为体育社会学后继有人、充满希望;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浓烈的学术氛围及与会者的参与热情,认为体育社会学研究必将前景光明。(杨小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