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社会学院2017届毕业典礼在图报厅隆重举行。上海大学副校长文学国、社会学院学科带头人李友梅、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社会学院党委书记沈艺、社会学院校友分会副会长程峰、学院教师代表、学院16级全体新生、173名本硕博毕业生及家长代表出席了本次典礼。典礼由16级研究生王岩和15级本科生沈烨玮主持。
在热烈的掌声中,典礼隆重邀请出文学国副校长、学院领导及系所领导。在院旗交接仪式中,13级本科生黄仁智将院旗郑重地交给了刚刚分流入院的16级新生代表赵天赐,象征着社会学人的魁阁精神代代相传。 学位授予仪式随后开始:文学国副校长为毕业生拨流苏,沈艺书记为毕业生授证,张文宏院长为毕业生颁发贺信,肖瑛主任、杨锃副主任为毕业生送上毕业礼物,袁浩副院长宣读毕业生名单。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毕业生依次上台接受这一神圣仪式。 典礼主视频《以社会人的名义》娓娓道出了专业赋予毕业生的改变和意义。短片回顾了毕业生在学院的学习和生活——不管是学习专业知识还是参与校园活动、不管是专业实习还是入户调查,他们都付出了汗水和泪水,收获了欢笑与成长,逐渐领悟作为“社会人”的担当和责任,并决心继续秉持“社会人”的名义迈向今后的人生道路。
刘玉照副院长介绍了2017届毕业生的情况。在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中,有51.3%的同学选择了继续再深造,其中有19位同学被北大、清华、复旦、南大、中国社科院等名校录取,有21位同学被芝加哥大学、巴黎政治大学、纽约大学、南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外/境外名校录取。本科毕业生的学术研究及实践项目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本届毕业的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9篇,其中一些文章在国内顶级刊物上发表。本届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有5位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担任教师,包括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等高校或科研机构。
在教师视频里,老师们纷纷写下寄语,张江华教授的“成年人的生活不容易”更是给毕业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代表张佩国教授的发言从自身经历谈起,启发毕业生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坚守”。他告诫毕业生们坚守的核心要义在于自我实现,坚守是懂得取舍的心无旁骛,坚守意味着家园、理想、舍得和责任,只有懂得坚守,才能“有诗,还有远方”。
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通过主题为《漫漫征程,我们与你同在》的视频,展示了毕业生成长经历中的重要小物,送来了对毕业生的祝福和希冀,表达了对学校、学院、老师的感谢之情。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校友分会副会长、资深媒体人程峰带来了题为《人生是场马拉松》的演讲,他启发毕业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怎样选择人生“跑道”、怎样心怀感恩地对待人生旅途的“陪跑者”、怎样面对人生的挑战与机遇等问题。勉励毕业生努力成为学院的光荣。
本科毕业生王阳、硕士毕业生赵磊起代表17届毕业生,向学院赠送了摇椅和工艺品,一方面恭贺学院乔迁东区,另一方面感谢学院在学生培养工作上倾注的心血。社会学院学科带头人李友梅接受赠礼,她希望毕业生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要装着人民。
张文宏院长向毕业生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他点名表扬了刘琳、王阳、廖香园等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肯定了17届毕业生在学院发展过程中贡献的智慧与力量。他希望毕业生能够坚守“修己与守群”的责任、期待毕业生拥有“有为与无为”的睿智、告诫毕业生坚守“美与诗意”的信仰。他还深情地盼望毕业生能常回家看看。他的殷切期盼不仅代表了学院老师的心声,更引起了毕业生的共鸣。
改编歌曲《上大路99号日子》,表达毕业生依依不舍的挥别之情,“挥挥手告别,我们不说再见”,让现场许多毕业生落下了离别的泪水。郑贤商等留学毕业生带来了一首上大版《成都》,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本科生乐队表演的《我们的明天》、《干杯》、《再见》,将毕业典礼的氛围推向了高潮,现场师生共同祝愿毕业生的明天更美好。 在“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志在富民”的宣誓声中,在校歌声中,上海大学社会学院2017届“灿烂千阳——以社会人的名义”毕业典礼圆满落幕。让我们共同祝福所有社会学院2017届毕业生们鹏程万里,前程似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