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样需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做法。
上海大学上海经济管理中心于1997 年成立,是专门为企业与政府部门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并集咨询、研究、培训为一体化的教育培训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精细化管理成为面对诸多竞争的强力软工具。
首先,以人为本是精细化管理的本质。这里的“人”既是精细化管理本身的执行参与者,也是接受精细化管理的对象。中心在进行培训工作期间,尤其是周末,大家对各个非本岗位职责的工作挺身而出,不惧大小,身体力行,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以良好的上大人形象和优质服务来展示给培训单位和培训学员,以此精细化管理来满足培训服务对象的需求。中心也很注重对每位员工的岗位培训,增加职工的业务知识面和很多培训相关的经验,对本职工作有更好地思考和提高。
其次,培养成本意识是精细化管理成功的关键。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心目前面临的常态。面对多渠道的培训机构,尤其在培训项目的来源方面存在很大挑战。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双效”(社会、经济)是中心对学校贡献度的关键。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培养成本意识,中心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制定项目的预算制度,针对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预算方案,以确保项目执行过程中因为不可预测而造成赤字情况。二是采用最大程度节约具体细节上的成本。培训期间茶歇,是教职员工亲自货比三家后购买;鼓励培训学员自带茶杯;鼓励学员公交地铁出行。平时做到办公打印文件都是双面,通过微信等方式进行宣传以尽量无纸化。三是软性服务上的不断追求细致。在培训前期、中期、包括后期尽力做到细致服务与管理创新。搭建各类平台,与学校相关学院进行产学研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进行适当宣传,推荐优秀人才就业和实习。通过细致无微的管理与服务,赢得了送训单位、政府部门以及学员对上海大学的认可,为上海大学赢得了社会声誉。
最后,精细化管理的联动效应是提升大学整体管理水平的重点。目前,学校正在进行“4+1”的综合改革,要实现综合改革,一是要统一思想和意识,加强宣传。把为什么要改革、如何来改革、改革预期目标是什么向教职员工解释清楚,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最大能动力。二是要依靠和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手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各个部们、学院中找关联性和交集,把各个部门的工作细节编号整理,按类似、重复程度进行整理分类,然后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部门要求进行重新编排,并借助信息化办公软件,逐项规范和制度化,最终程序化。对于特殊需求的情况,成立“专项小组”,根据情况紧急程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决策会”来快速解决问题。三是采用部分管理岗位进行轮岗体验和“竞聘上岗”。鼓励和推广在精细化管理上具有成功经验的教职员工,通过“换岗”、“培训”等非物质方式来奖励这些优秀教职员工。
上海经济管理中心的做法是上海大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目前上海大学正在稳步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瞄准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照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明确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及成果转化等建设任务中,注重精细化管理,推进综合改革,推动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