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获得重要进展,并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上

最近一期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我校理学院化学系王洪宇博士的重要学术论文“The Role of Additive in Diketopyrrolopyrrole-Based Small Molecular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注:影响因子IF=14.82,我校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2013年8月29日发表),标志着我校在小分子(CNDPP)太阳能电池光活性层聚集态相结构和结晶行为研究方面获重要突破。

有机小分子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确定的分子量、容易分离提纯和较好的重复性等优点,使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活性层的分相结构直接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由于小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低,溶液粘度小,采用溶液加工的方法制备小分子本体异质结的相分离形貌较难控制。研究表明直接将聚合物本体异质结的形貌调控方法应用到小分子上并不适合。近年来,我校理学院化学系王洪宇博士与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ThomasP. Russell教授课题组合作,系统深入的研究了溶剂添加剂(1,8-二碘辛烷,DIO)对小分子(CNDPP)太阳能电池光活性层聚集态相结构和结晶行为的影响,获得4.93%的光电转换效率,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先进材料》杂志上。

近年来,在我校国际化战略的推动下,理学院化学学科努力加强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化进程,学科举办的“今日化学”系列学术讲座已形成了学科seminar品牌,邀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及中科院多名院士等来校举办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Emory大学、美国Rice大学、英国Leeds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和交流。在2012年QS全球大学最新的化学排名中,我校化学学科并列全球前101-150名行列。根据汤森-路透集团最新的ESI数据显示,化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行列。国家级项目和高质量论文发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活力。

成果相关链接:The

Role of Additive in Diketopyrrolopyrrole-Based Small Molecular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Advanced Materials, 2013, DOI:10.1002/adma.201302848

 

                                                                            (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