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风采(五):罗均

 激情工作淡然荣耀

———访校第二次党代会代表、机自学院精机系主任罗均

记者杨文怡黄裕敏李南倩

 

 

 

       2000年,在原上海大学副校长龚振邦的邀请下,罗均从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来到上海大学进博士后站工作,从此结下了他与上海大学的不解之缘。在进入上海大学的那一年,罗均就参与了上海大学微型飞行器项目的研制,之后又参与到许多研究项目中。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2006年,36岁的他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正式成为了上大师资队伍中的一员。

为人师,行为示范,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是罗均教授对自己的要求,他对工作的热忱令人折服。

在学术方面,罗均有大量的学术项目,如市科委和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等,当记者问到最令他满意的一个项目时,他回答: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研制的海宝机器人项目。在国庆彩车海宝机器人的研制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的团队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把最好的彩车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先是对海宝的尺寸和外形进行了多次修改,每次项目组都要重新设计海宝泥塑,机械结构也要相应的重新设计和制作,工作量极大。再者是制作海宝机器人需要大面积的硅胶皮肤成型技术以及海宝这个卡通形象本身的手臂和眼睛形状方面的特殊性,给研发团队带来了许多技术性难题。面对这些困难,罗均教授及他的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次接到修改通知,他们都认认真真研究,经过反复修改,力求出最完美的海宝机器人。为了克服技术难题,他们集思广益,通力合作,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和实验,不断创新,终于造就了集技术与美观为一体的海宝机器人。海宝机器人在国庆彩车游行中获得好评,这是对罗均学术成就最大的肯定,也最令罗均自豪。

在授业方面,罗均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上。罗均说,他忘不了恩师龚振邦对他的影响,其重视创新的学术态度对他现在的教学方式影响颇深。“我经常会和学生们谈话,把我从事科研的体会坦诚地和学生们进行交流。我告诉他们,搞科研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未来。希望他们在我的科研体会基础上,发挥优势,比我做得更好。”他期望学生能够继承衣钵,传承创新精神,然后通过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心愿。罗均还谈到了我校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他认为通识教育对于培养全面的人是极有帮助的,学习首先是要求博,然后才是求精,了解得越多,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就会更广阔。这也是他平时对学生的要求。

科研工作之外,罗均也关心学校的教学改革。他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探究如何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新鲜血液,他们的素质对整个学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罗均建议,多对青年教师进行激励措施,而且措施、政策必须要有连续性和长期性,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沉下心来潜心研究五年左右的时间。罗均还建议,让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结对子,这对于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都很有效果。他坚信,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教师之间不是相互隔绝而是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教师间建立共同进步的关系才显得尤为重要。

罗均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期许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轻信社会上的一些说法。”理智地爱党爱国,为党和国家多作贡献,这也是罗均一直努力工作、投身于教育科研的动力。

采访尾声,再回首先前的对话,我们也在罗均身上看到了这种谦虚低调、默默奉献的美德。虽然,他也坦言,为了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孩子和家人,但是人生都是有得有失的。科研教育已作为个人终生奋斗的事业融入罗均的血液中,“我还年轻,更注重的是自己的事业。”至此,献上我们对罗均老师诚挚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