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学生通识教育与培养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6月30日,2012级专业分流学生分别到各专业学院报到,学生专业分流工作顺利完成。随后,各专业学院结合学科特色与培养计划,有序推进夏季学期课程,做好与社区学院的无缝衔接。2012级尽管分流到专业发展,但是不搬出南区,各专业学院也在积极探讨协同育人,南区将成为人才协同培养的区域性中心,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的新气象已经崭露头角。
起航仪式,社区学院祝福送一程
6月29日上午,社区学院2012级学生启航仪式在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启航仪式以“青春”为主线,交流了社区学院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的点滴收获。通过青春三部曲三段视频,分享了2012级学生大一学习的体验。
2012级学生于好依与2011级学生郑丁芊交流了同学们眼中的通识课,教务处处长万旺根介绍了后三年培养的资源,并对学生如何更好地自主学习提出建议;各楼宇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主席们交流了各楼宇文化,表达了传承社区学院文化的愿望;古丽孜娜讲述了获得第十三届上海市“挑战杯”一等奖的收获和感悟。一曲《超越梦想》代表了新生在新起点上的新态度。
在离别启航之际,各个楼宇工作团队为学生送上了最真切的祝福;三大类专业学院2012级辅导员代表为学生致欢迎词。专业学院学生会代表将各学院的旗帜交至2012级学生手中,欢迎进入专业学院。
校党委副书记、社区学院院长鲁雄刚出席仪式并讲话,他向社区学院全体学生表达了成长的祝福,围绕“学习在上大”的话题,与同学们交流了关于面向未来的思考,期望同学们增强自信,迎接全新的挑战,在未知的世界探索自己的潜能。
学院纳新,顺利融入新平台
2012级学生专业分流情况仍然持续了2011级的好趋势,前三志愿满足率超过了80%。学生到专业学院,最为关键的是持续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成长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融入到通识教育的大平台中。
为了做好2012级学生的分流与发展工作,学工办多次召开2012级辅导员交流会,对人才培养与管理相关事项进行沟通。各专业学院对迎接2012级学生做了充分准备,院系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都到报到地点迎接新生,并做专业学科系统介绍和选课辅导。教务处、学工办对各学院新生报到场地做了统筹安排,提供综合服务。6月30日一早,相关部处领导前往各个专业学院集中报到地点,看望分流学生和辅导员,与专业学院领导、师生交流,听取工作意见。各学院组织工作井然有序,新生报到顺利衔接。
2012级学生进入专业学院之后,在短短的两周内,各学院大都按照专业组建了新的班级、选举了新的班委,学生也在老师的指导与带领下积极参加夏季学期实习课程,参与到专业学习中。2012级学生也参加了2013届学生的毕业典礼,在学长的毕业仪式中感受成长。
协同,2012级后三年培养关键词
上海大学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改革,分流是界点,如何衔接好前后两个阶段培养是关键。为做好学生后三年培养的综合支撑配套,学校相关部处和学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在大类招生改革之初,文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等文科学院,就构建文科大联盟,推进文科学院学生工作协同合作。各学院发挥所长,实现资源共享,队伍信息互通,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党建、职业发展等方面开展联合育人。经管大类也在学生事务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2013年,理工大类联盟崛起,6月20日,学工办、教务处与理工科学院联合召开了“理工大类人才培养交流论坛”,校党委副书记鲁雄刚与各部处、学院领导和辅导员、学生代表出席。论坛聚焦理工大类二年级学生课外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学院院系领导分别报告了课堂内外学习能力培养、学科竞赛、基础课教改方案、科研创新育人机制、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校园爱心公益活动育人平台等方面的探索与思考。7月8日理工大类团学工作论坛顺利举行,深化了联盟的合作机制。
在2012级专业分流之前,学校已经思考如何在学南区开创通识教育共同体,建设一个人才协同培养的区域性中心,既延续社区学院已有的好做法,推进学生更加独立自主成长,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寻找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生的协同机制。随着分流工作的稳步推进与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协同”已经日益具有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也为人才培养带来了新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