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挑战杯决赛我校再捧“优胜杯”首获特等奖

2013年10月17日,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苏州圆满落幕。我校学子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了1个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以总分290分的成绩位居全国高校第15,上海高校第3,力捧“优胜杯”,这也是我校项目历史上首次取得“挑战杯”特等奖。本届大赛全国近2000所高校开展了校级竞赛,向“挑战杯”官方网站报备了近2万件作品。经过省级比赛、全国复审,最终440所高校的1135件作品进入决赛。上海市共有18所高校,46件作品参加了终审决赛,我校喜获优胜杯,上海交大和清华大学捧得挑战杯,捧得优胜杯的上海高校还有复旦大学。

从2012年11月开始,我校就启动了“自强杯”上海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暨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上海大学选拔赛,经过了为期将近一年的评选、专家指导、公开答辩、市级评审和现场问辩等环节,我校的六件作品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第十三届“挑战杯”决赛的各项全国大奖,一方面是我校同学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勇于挑战、奋勇拼搏的成果,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各个学院的全力支持和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校党委副书记鲁雄刚、校团委书记胡大伟、研工党委副书记凌长臣、社会学院直属党总支书记刘玉照、副书记陈然、副院长耿敬、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亮、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吴蔚以及学院指导老师、团委老师在布展和展示期间来到现场,鼓励并指导学生,更有老师在清晨学生进入展区的前会亲自把学生送到问辩的现场,为学生鼓励加油,当晚上学生回到宿舍的时候,他们帮助学生一起出谋划策,研讨如何回答院士、专家们的提问,他们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学术上的帮助,更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持。正是因为在各个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各级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校选手最终不负众望,取得了我校在挑战杯历史上的又一辉煌战绩,并获得了象征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最高荣誉的“优胜杯”,取得首个特等奖项目的突破。

“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已成为近两千所高校参与的科技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本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学生参加决赛,获得奖项的队伍如下: 

特等奖作品:

社会学院:阿里木江、夏兆强、周雨薇、曹诗婕、章世园、周茜蒙、赛尤拉•肖开提同学共同完成的《流浪儿童何以“流浪”——对新疆流浪儿童成因与对策研究》项目,指导老师:耿敬、刘玉照。

一等奖作品:

理学院:马俊伟同学完成的《水溶性柱[5]芳烃对碱性氨基酸的选择性键合研究》项目,指导老师:李春举 。

二等奖作品:

作品一、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徐鹏、鲁琛瑶、赵天同学完成的《皇冠瓶盖高速在线机器视觉检测》项目,指导老师:费敏锐、周文举。

作品二、社会学院:吴文兵同学完成的《区隔与融合:新农村建设中“移民新村”的社会网络与建构—以江西省修水县移民实践》项目,指导老师:孙秀林、张佩国。

三等奖作品:

作品一、纳米中心研究生:程崇领、薛鑫、王敏同学完成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制备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指导老师:施利毅、刘洪江。

作品二、纳米中心研究生:杨明瑾、聂钰节、张帆、赵蓉、毕越、季辰焘同学完成的《面向LED照明的新型传热材料开发》项目,指导老师:施利毅,杭健忠,王金合 。

另外,本次挑战杯为鼓励交叉创新和累进创新,专门设置了奖项,《皇冠瓶盖高速在线机器视觉检测》被评为交叉创新三等奖。

可以说,在参与挑战杯竞赛的路程上,学生勇于接受质疑与挑战,坦然面对成功与挫败,在独处时冥思苦想,在共聚时欢心喜悦,在老师的陪伴指导下不断成长,追寻着科技创新的梦!上大,将继续汇聚青春力量,共创科技梦想!